当前位置:首页>影视动态 > 正文内容

《阶级关系》、空间、人物以及卡夫卡

by 石新雨、TWY,本文最初为上艺联德国电影大师展《阶级关系》放映导赏

与达尼埃尔·于伊耶和让-马里·斯特劳布相遇,意味着遇见两个坚韧的形象。在采访中,斯特劳布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带着浓重的口音,在不同种语言和同一种执拗的决心中展现雄辩力量(以及搞笑);于伊耶则偏好沉默,不过一旦发声便直击重点,同时,她在剪辑台前固定无限。基于弗朗兹·卡夫卡1914年的未完成小说《失踪者》拍摄的电影《阶级关系》(Klassenverhältnisse, 1984),是二人长达半个世纪创作中的第14号作品。创作方法似乎从未改变:首先,是一个文本,但电影对它的责任不是所谓改编,而是将其视为身体,从高乃依、巴赫、荷尔德林,到马拉美、勋伯格、布莱希特、帕瓦泽、伯尔及杜拉斯,于伊耶-斯特劳布的电影让话语发声,为书本找到容器。这些伟大文本的思想,是绝无可能被轻易图像化的物质。为此,电影需要成为二重奏乃至更多,我们见证的是沉默与话语、精确性与偶然之间高度紧张的决斗——一种音乐表演。

在第一个镜头中,影片确立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一个固定镜头,平拍某栋大型仓库的一角,其中一尊海盗雕像站在看不清碑刻的石台上,双手握于胯前,扭头眺向远处;在他身后,库房延伸出形制各异的窗户,玻璃多已破损,其中一扇还突兀地装着塑料白框。墙底部,即海盗像所在的地基,是一条散乱、匍匐的绿化带,几株冒出来的小树正被风吹拂;再往外,是排列成半圆形的石头路,路上除了条排水沟之外空无一物。这个贫穷而平整的公共舞台既不属于小说,也不属于正片虚构的任何一部分。 在采访中,斯特劳布给予了重要的线索:“雕像[的镜头]指导放映员精准地调整银幕画框。在片头字幕出现之前,需要一个用来校准画框的画面,因为如果放映员只看到黑底白字的字幕,他很可能无法正确校准。” 自动时代的观众或许忘记了放映员的存在,但斯特劳布的严谨除了帮助我们去想象一门失传的职业,也代表了电影最基本的单位:一个镜头,它是电影世界存在的形式,而每一个机位,都带领我们从新的地方观看。这部与棱角息息相关的电影,首先校准银幕的四角,还有我们的眼与耳。

卡夫卡一生从未去过美国,《阶级关系》亦如此,大多数场景拍摄于德国汉堡。男主角卡尔·罗斯曼在小说开场面对纽约城的惊呼(“好高啊!”),被替换成了扔下行李箱时震动摄影机的步伐(“我的伞呢?”),如果说卡夫卡在1914年将自由女神的火炬虚构成一把剑,那么这颗随船旅行的镜头同样篡改了小说的现实,将电影安置在1980年代。事实上,电影人只在纽约港的渡轮上拍了一个镜头:以自由女神像为坐标的横截面,容纳了嵌满海面的船只(水)、云朵、两架划过天际线的直升机(空气与风)、以及远处楼房的小方块(土地)。纵观小说和电影,这是美国唯一一次以其当下的形态出现,如主角寄出的一封明信片,背面写着“一切安好”。当我们如此将镜头内的世界陈列时,便不应再将于伊耶-斯特劳布的电影视为典型的极简主义,因为这其中充满了物质,每一个镜头都掷出一粒骰子。 声音的缜密,也拓展了极简的印象,且不论作者坚持同期声录音的声场,文本被表演时的节奏也需我们聚精会神。只要一窥两位作者在为每部影片排练所做的剧本笔记,我们便会被眼花缭乱的彩色记号所震惊,其中记号标注了语气的变化、断句位置、常犯的失误,等等(摘自于伊耶-斯特劳布的写作合集,包含斯特劳布早年的电影评论以及二人的拍摄手稿等,已在多国出版)。表演模式参考了音乐演奏的训练,通过长时间的提前排演,拍摄时不紧不慢的节奏,反复打磨每一镜头,最终达到演奏者和文本、身体及空间的和谐。在《阶级关系》前期准备时,导演哈伦·法罗基(在影片中饰演德拉鲁什)曾拍摄纪录片,详细记录了两人如何在排练中调整每一句台词的节奏,不厌其烦地调整着发音与语调,站立、躺卧或摔倒的姿势。文本从未被学术化,只是电影人攀登的山脉,如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在《盲目的丈夫们》(Blind Husbands, 1919)中曾拍摄的那样。简而言之,极简主义只是一种工作状态,为了抵达最丰富的姿态。

如果说《失踪者》中主角的境遇令读者联想到卓别林的电影,那么在于伊耶-斯特劳布这里,卡尔的整洁、静止、及他丢失的平顶礼帽,亦神似巴斯特·基顿。卡尔·罗斯曼由17岁的克里斯蒂安·海尼施扮演,他在于伊耶和斯特劳布的支持下辍学出演(两位导演改编自杜拉斯的短片《老调重弹》(En rachâchant, 1982)同样是关于学习的故事),这种戏剧性的身份诚然与原型互文,却并不使电影陷入主观,也不给文本徒增意义。在所有演员中,海尼施几乎是动作最少的一位,他保持着默片时代的得体。卡夫卡、卓别林、基顿,他们创造的独属二十世纪初的身体,有着无惧任何气象的英雄主义,而这也体现在卡尔静止的站姿之中。无独有偶,斯特劳布将卓别林其称为“最伟大的剪辑师”,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一个手势(gesture)从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而卡尔,这个不动的个体穿梭于变异的空间,通过一扇扇门、室内室外的过道、阳台,进入噩梦的处境,他从不做多余的辩解,也知道自己何时退场。 于伊耶谈到,《阶级关系》的摄影机是一位陪伴着卡尔的兄弟。与卡夫卡的文字不同,我们无法以卡尔本人的视角来观看他的遭遇,尽管机位有时会离他很近。这种陪伴几乎是尖锐的:没有主观镜头和传统的正反打,摄影机总是站在人物或场景的旁边,将每个角色都视为个体。演员的目光是最坚定的测量仪,他们面对景框的四边,以视线的转移、被包围时低垂的眼睑,构建着从他人到自身的位置。而脚步的断裂形成了空间的几何,同期声随分镜的切换而变化着声场,任何陡增的机位都是对表演单位的接力,会有意料外的人突现,他们拓展了剧场的边延。

于伊耶-斯特劳布将卡夫卡小说中的“胖体”变成了瘦人,形象剪辑了篇章,从河堤一角直接切到波伦德尔先生的变形。正如波伦德尔清严的模样,舅舅的办公室过于空旷,只摆着一张光洁的大书桌,它和同样平滑的墙板、家长身后惨白的窗帘一起围成切面,展示着四边形空间的权威。但卡尔的镜头是不同寻常的反打,他与带装饰的墙面平行,如童话插图一般,演员终极的侧脸被平面化为一幅肖像。当分镜(更准确地说——découpage)取消了连续的逻辑,才显现出一个为自己发声的人。 本片演员多为非专业人士,但某些极具阶层特征、因而必然带“表演色彩”的角色,则由专业演员们承担:雅各布舅舅(马里奥·阿多夫)、酒店女秘书特蕾泽(利布加特·施瓦茨)、总管(阿尔弗雷德·埃德尔),他们更擅长调动肢体和面部的细节,雅各布激情的手势震荡了摄影机。事实上,机器总处于不稳定状态,接收着脚步与地板的碰撞。这是一部不太严肃的非工业电影,演员不仅在凝定中创造姿态,甚至会突然“起身”,摆出滑稽的样子,比如船长的一摊手、德拉马什宣告就寝的一翻身、鲁滨逊雕塑般的“跌坐”。正因动作都被固定在一点上,才更能集中身体的强度,乃至成为反抗,而每当人物在一个镜头中跌落,就又会新的位置上重置自己的形象。

只有当人物是持续的,我们才能再次看见他/她,所以摄影机需要为之停留。本片场面的完整性令人想起小津安二郎,这些作者都让不同的时空得以共存。于伊耶-斯特劳布隐去了大量的角色和桥段,可角色一旦出场,就不会轻易翻篇。在第一段,船舱门口站着一位叫莉娜的厨娘,她是关键的证人,卡尔和司炉走上阶梯遇见了她,待他们走后,莉娜又抽起了烟,恢复了被造访前的状态。在乡村别墅中,一位老仆带卡尔穿过长廊,走下楼梯,为他打开客厅的门;当卡尔进门后,老头还要继续做完手上的事,开始等待。 姿势即态度。哪怕是一颗绝不转向的后脑勺,也能超越情节或对话,保持独立形态。空间亦如此,每次表演发生前或离开后,一片独立于虚构的空剧场在静止中运动,刻画着自身的美术。在乡村别墅的沙发上,格林先生听着画外的克拉拉走远,开始舒展身体;在小房间里,卡尔正倚着窗户看向外面的景象,渐渐地,克拉拉的脚步声响起。卡尔被拉走,但景框仍然维持着,这面墙本身就是漂亮的整体,窗户两边挂着不同的画像,两层窗帘拉开,窗棱外有花丛和一株倾斜的树,它们不完全服务于故事,只是物质的整理和陈列。电影与文学各有各的现实主义,于是,于伊耶-斯特劳布以那些唯一庄严的意象,代替了华丽的还原,乡村别墅里的玻璃门变成了实在的木门,至于西方饭店的办公区域,则抽象为极端的黑与白。

对原著的精简,还突出了卡尔与其他弱势者的平等,每当他离开一个悲惨的形象,某种和前者相似的处境便找上了他——司炉、特蕾莎,他将重新成为他们的兄弟。西方饭店里递增的听证:卡尔先是躺在床上,听特蕾莎自述;接着,自述来到窗前,他已穿上了电梯工的制服,二人面对着窗外的白光,特蕾莎回忆起母亲的死亡;随之,下个场景,醉酒的鲁滨逊已出现在电梯前,“寻求”他的帮助,卡尔不得不为他离开岗位,因此遭解雇,一切只在两次电梯的升降之间。阶级关系即空间,失去话语权的人,总是被两边的对话者们挤压,甚至被隐形。但卡尔的重置,亦会给其他角色以不被遗忘的勇气。 卡夫卡庞杂的旅程变成了一条简洁的线路,《阶级关系》里大幅度减省的,反而是两个最不可思议的篇章——“避难”、“俄克拉荷马露天剧场”。在经历西方饭店的审判、真实街头的追逃之后,卡尔被带到布鲁娜妲的公寓。这间公寓本是茂密的马戏团,犹如住客们变形的躯体,但在这里它是一片遗迹。布鲁娜妲独占沙发,她完全拥有形象的权威,平衡着画外的窥视和声音轨迹,并虚构了更多“有的是”的空地。而那个没被砌平的阳台,既成了角色们的流放地,也是令其得见现实世界的半封闭景框,它将人和天空框在了一起,当游行响起时,远景里只有沉默的房屋和车路——就像《眼睛不要一直闭着也许或许有一天罗马会自己选择》中的罗马,环绕着高乃依演奏现场的,是几百年后的车流,电影必须面向这种坚固,又毅然背对着它——而一到夜里,所有当代的痕迹,马路和平屋、风和飞鸟,都被黑色遮盖,照出两个对话的舞台,卡尔背朝镜头,在空间的两极中冒险。

至于俄克拉荷马剧场盛大的招募仪式,用斯特劳布的话说,“只有在施特罗海姆的时代”才有可能被拍摄出来。卡夫卡未完成的作品,将结局放置在看似无限的平面上,其空间的夸张程度并不亚于顶楼阳台的狭小。然而贫穷的艺术自有其法则,如果卡尔的结局注定是成为一名叫做“我”的群众演员,在这个能叫作“世界”本身的乌托邦中找到其容身之所,那么对于他的扮演者来说,于伊耶-斯特劳布的电影,已然是这个剧场,而演奏这出奇异的文本,是对非专业演员的挑战,也是他们最根本的自由。无需在这一章节停留太久,当卡尔·罗斯曼在沉默的尾声中坐上驶往俄克拉荷马的火车,他再度遇到了先前只有一面之缘的电梯工吉阿科莫,两位男孩毋需指认对方,只需要一些笑容——他们扮演了同一身份,在谢幕后短暂休憩。当演出结束,在火车窗外,电影人还以我们一片真实的河流,经过树林与田埂,通向远方。

作者感谢:emf

上一篇:28日短剧热度榜:《利刃玫瑰》第一,大盘热度4861万

下一篇:看我跳踢踏舞

剧幕迷踪 剧光映画 中国编剧网 6V电影网 猫眼专业版 剧本之家 剧情吧 新剧观察 制片人内参 烹小鲜 阳光电影 剧情百科 新剧观察 剧本之家 电影蜜蜂 谷阿莫 剧本库 剧情库 影视剧本交易网 艺恩数据 电影蜜蜂 毒舌电影 微视影视 快手电影 影视帝国论坛 BT天堂 6V电影网 影视怪蜀黍 镜像娱乐 灯塔专业版 影视帝国论坛 快手电影 A4K影视论坛 电影天堂 编剧帮 网视互联 电影天堂 猫眼电影 电影港论坛 壹剧本 迅雷电影 蓝兔影评 电影FM 电影天堂 快手电影 Sir电影 A4K影视论坛 快手电影 影视飓风 狮子影评 剧情之家 剧本联盟 神工剧情 猫眼电影 巴塞电影 心跳剧情 龙门剧情 豆瓣榜单 娱乐资本论 豆瓣电影 电影天堂 解梦剧情 通城剧情 剧本库 1905电影网 剧情狗 再起剧情 6V电影网 小城剧情 剧情之家 导演帮 猫眼电影 剧情狗 追踪剧情 山麓剧情 高清MP4论坛 剑神影视 冰心剧情 B站影视区 电影天堂 娱乐资本论 虹膜 今日影评 猫眼电影 成名剧情 烹小鲜 豪侠影视 指影 影视工业网 通城剧情 影视大全剧情 中国影视评论网 战歌剧情 武林剧情 大师剧情 飘花电影网 破梦剧情 镜像娱乐 豆瓣电影 解梦剧情 风云剧情 电影最TOP 剧本联盟 水月影评 异童剧情 青春剧情 Sir电影 6V电影网 旋律剧情 艺生剧情 西洲剧情 光影剧情 制片人内参 院线剧情 情缘剧情 七星剧情 IMDb中国 乾坤剧情 电影港论坛 星途剧情 豆瓣电影 飘花电影网 电影蜜蜂 武林剧情 悲鸣剧情 成名剧情 时光网(Mtime) 情缘剧情 豆瓣电影 重铸剧情 星语剧情 恋爱剧情 狮子影评 星客剧情 战舞影视 生财剧情 香客剧情 破空剧情 小兵剧情 IMDb中国 影视剧本交易网 剧情解析网 华语剧本网 剧情百科 深焦DeepFocus 悲鸣剧情 光影剧情 乾坤剧情 剧情库 龙门剧情 光影剧情 壹剧本 迷雾剧情 追踪剧情 神工剧情 解梦剧情 镜像娱乐 医场剧情 破空剧情 网视互联 水月影评 云涌剧情 旅行剧情 Sir电影 旅行剧情 剧情吧 七星剧情 电影界 今日影评 电影首发站 院线剧情 天山剧情 黄历剧情 残影影视 影视怪蜀黍 剧集之家 影视剧本交易网 秘藏剧情 解梦剧情 MP4吧 雷心剧情 剧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