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9-08 04:02:19
个人观感,这更像是一部爱情前传。我从这部影片感受到更多的是“我该如何看见自己的需求”以及“我想如何处理我们的关系”,主题词是“认识自我”。
影片里的约会状态,男女主总在基于自己的出发点去揣测对方。每个人脑子里的四个小人都代表着自我的某种声音——有的会纠结我该展现什么状态,有的在盘算这步会不会出错,有的还焦虑我能接受这段关系到哪步。这些声音忙着为对方的行为下判断,但好像没想过追问对方真正需要什么,也鲜少分析对方为什么这样做。
与此同时,两个独立的个体在各种念头的搅动下,借约会这个场景,反复确认自己的边界、喜好与需求,故事也由此推进。好像并不是爱情中的某种经营状态,更像是两个人在照镜子,用互动的行为来照观自己。
作为观众,我看到了他们推进一段关系的滞涩,但会觉得他们摸索自我是更困难的。
八个小人的观点碰撞和两个主体展现出来的犹豫、试探与拧巴——害怕冷淡所以畏怯主动,担心失控尽管想要坦诚,事关越界却想要升温...这些全是自我的痛点,更多聚焦在孤立的自我探索上,你有你,我有我,但没有我们。
影片最后一段,两个人纠缠在一起,八个小人也会面了,才有一点爱情的感觉,他们走入彼此了。在这一小段我比较喜欢的是:
(1)“我们为了这一刻的幸福 还要重新安排整个人生”
此刻的幸福源于自我的满足,而未来的爱情必须有责任和尊重托底。
(2)“你们为什么回来了”“因为我们过得很愉快”
“那你们为什么又走了”“因为我们过得很愉快”
临时的约会是不计前程、大胆可为、尽力享受的。可一旦想往前走,过往的失落就会冒出来——我们连大胆地承认喜欢都很难,更不敢因一夜温存奢望长久。
或许是我对爱情的理解本就复杂甚至带点悲观,我总觉得爱情片得有纠葛作底色——要有悲欢离合的起伏,要有进退攻防的拉扯,要让两个主体在交锋里看见彼此的棱角,得是矛盾相生的、有破有立的。
这部电影对话感很强,但实际上没有交锋感。它清晰展现了两个个体的主体性,却没让这份主体性真正纠缠起来,也意味着两个人的关系并不深入,我无法称之为爱情,但可以承认有爱浮现。不过整个影片还是在鼓励成年人去勇敢约会,因为约会不一定能找到那个对的人,但是更能帮助自己拾起自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愿爱与力量治愈所有战争的创伤
下一篇:成熟的爱情